西湖大学
报告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及新型储能产业的飞速发展,兼具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的固态电池备受瞩目。而实现该技术的一大关键在于离子在固体介质中的快速输运。具有面心立方氧离子亚晶格的化合物是一类最常见的氧化物,但其通常受限于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我们的核心设计策略,即通过在岩盐结构中引入超化学计量比的锂离子,成功构建亚稳态的共面锂离子局域构型,从而解锁了面心立方氧化物中的超快锂离子传导。进一步地,通过结合从原子、晶胞到介观尺度的多维度表征与相形成机制分析,我们深入解析了该体系的多尺度结构特征,阐明了其对超化学计量锂的稳定机制及与离子电导率间的构效关系。基于此,我们将此类材料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优化至1 mS/cm以上,并提出了普适性的材料设计策略。最后,我将探讨过锂岩盐型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对固态离子导体材料设计的启发意义。
报告人简介:
陈瑜,西湖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材料化学理学学士学位。2023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电子显微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聚焦于无机全固态电池材料与固相离子输运,并利用先进电子显微术实现能源材料的跨尺度表征。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ACS Energy Letters, 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期刊。曾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UC Berkeley Harry Stuart Derby and Alice Urquhart Derby Scholarship,郭沫若奖学金等。
报告地点:M253
邀请人: 苏东 研究员
联系人:刘效治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8264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