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士后
报告摘要
原子结合构成物质时有两个重要过程:一是原子间形成化学键,二是原子内发生轨道杂化。量子点通过受限效应产生不同轨道的电子受限态,可以模拟真实原子的电子轨道,于是量子点也称作人造原子。目前,人造原子已经很好地模拟出真实原子间化学键的形成。然而,轨道杂化却未曾被人造原子模拟出来。我们指出人造原子势场的各向异性可以让不同受限轨道之间发生杂化。我们具体提出了石墨烯人造原子中椭圆各向异性导致的轨道杂化,这也得到了合作者的实验证实。另外,我们发现物理起源迥乎不同的回音壁模和原子塌缩态可发生杂化。
报告人简介
毛岳博士于2020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于2025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25年开始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孙庆丰教授。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Phys. Rev. Lett.,Phys. Rev. B(5篇),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
代表性论文
[1] Y. Mao#, H.-Y. Ren#, X.-F. Zhou# et al. Nature 639, 73 (2025).
[2] Y. Mao, Q. Yan, Y.-C. Zhuang, Q.-F. Sun, Phys. Rev. Lett. 132, 216001 (2024).
[3] Y. Mao, Q.-F. Sun, Phys. Rev. B 105, 184511 (2022).
腾讯会议:984-404-318(会议密码1112)
主持人:杨义峰 研究员
联系人:柯 芬 (82649929 kefen@iphy.ac.cn)
欢迎感兴趣的博士后进行相互交流,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