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题目: [软物质与生物物理实验室系列学术报告(198)] 生物大分子界面作用及相分离研究
时间: 2025年11月19日 09:30
报告人: 丁泓铭 教授

苏州大学

报告摘要:

近年来,研究表明由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而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在信号传导、物质输运、免疫应答等细胞功能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异常相分离(乃至相变)则是多种人类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可能病因。深入理解细胞内大分子驱动形成相分离的分子机理,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相分离现象的物理模型,并进一步能够精确调控蛋白质相分离是当前物理、生物、医学等交叉领域的重要难题。最近几年,我们围绕生物大分子的界面相互作用与相分离行为,从微观、介观到网络三个层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在微观层面,通过精确计算大分子结合自由能,揭示了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界面相互作用在相关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在介观层面,运用跨尺度理论模拟方法,阐明了ATP对FUS蛋白相分离行为的双重调控机制,以及G3BP1蛋白的温度响应特性;此外,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多组分大分子相分离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各组分功能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刻画了其潜在的相变行为。

个人简介

丁泓铭,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年、2015年分别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马余强院士),之后加入苏州大学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软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和统计物理等领域的理论模拟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at. Commun.(4), Sci. Adv.,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4), Angew. Chem. Int. Ed.(2),ACS Nano(4)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3500次。

地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253会议室

邀请人:彭毅研究员 (pengy@iphy.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