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鹏所长率团访问美国国家实验室
2012-10-22
文章来源: 人事处
10月7日至12日,王玉鹏所长率团访问美国能源部(DOE)所属四家国家实验室。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丁洪、副主任李泓,物理所人事处副处长周长柱随同访问。
10月8日,代表团首先访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LBNL一直保持着主要国际物理研究中心的地位,同时将其研究计划扩展到各个科学研究领域。该实验室的14个科学部门按计算机科学、普通科学、能源和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光子学进行组织。代表团和LBNL著名大科学装置“先进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常务负责人Robert W. Schoenlein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BELLA(the 10-GeV laser-driven accelerator research facility in the Berkeley Lab)装置。双方就下一步合作达成共识,尤其为大科学工程装置建设和运行方面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10月9日,在斯坦福直线性加速器中心(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代表团和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Stanford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source,简称SSRL)主任Chi-chang Kao等人进行交流,互相介绍了各自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双方达成签订双边合作协议的一致意见,为今后交流互访、交换学生等开辟通道。双方还提出要加强在研究组之间展开实质性合作的力度。访问中,代表团参观了SSRL和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简称LCLS),了解了在该装置上进行的一系列前沿工作。LCLS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硬X射线的自由电子激光器,输出波长在0.15 ~1.5nm之间可调谐,输出脉冲宽度可达80fs,每个脉冲包含10万亿个X射线光子。
10月10日,代表团访问了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简称NREL)、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等合建的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研究所(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Institute,简称RASEI),与该所所长Michael L. Knotek及A. Z. Novik教授进行了全方位交流。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的研发和应用以及RASEI的组织建设方面交换了看法,详细探讨了签订双方合作协议的细节问题。
10月11日,代表团与NREL实验室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心主任Bill Tumas及多位研究人员进行了详细研讨,双方就合作问题深入交流了意见,并决定近期签订双边合作协议。代表团对零能耗、基于再生材料的科研大楼,化学材料中心,纳米中心,过程开发和整合实验室(The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Laboratory,简称PDIL)、锂电池等部门进行了参观。在此期间,李泓研究员分别在RASEI的“Big Energy” 研讨会以及NREL锂电池研究组做学术报告。
10月12日,代表团对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ANL)进行访问。ANL常务副主任Mark T. Peters、主任助理Norman D Peterson、负责物理和工程的副主任Stephen K. Streiffer、负责同步辐射的副主任Rodney E Gerig、材料科学部主任Michael Norman等参加座谈,了解了该实验室大科学工程运行和建设经验,以及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进展。随后,代表团参观了ANL的先进光源APS(Advanced Photon Source)装置,和电化学储能EES部门的著名研究人员Michael M. Thackeray以及负责人Anthony K. Burrell在锂电池材料基础研究与测试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参观了锂电池Post-test互联测试设备。
访美期间,物理所代表团举办了两次华人座谈会,向众多海外华人青年学者介绍物理所的情况及人才政策。海外的华人学者从中看到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也感受到物理所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吸引力,一致希望加强联系,开展合作。
通过参观访问,代表团较为详细地了解了美国大科学工程装置和实验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加强了双边的交流合作,为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10月8日,代表团首先访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LBNL一直保持着主要国际物理研究中心的地位,同时将其研究计划扩展到各个科学研究领域。该实验室的14个科学部门按计算机科学、普通科学、能源和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光子学进行组织。代表团和LBNL著名大科学装置“先进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常务负责人Robert W. Schoenlein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BELLA(the 10-GeV laser-driven accelerator research facility in the Berkeley Lab)装置。双方就下一步合作达成共识,尤其为大科学工程装置建设和运行方面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10月9日,在斯坦福直线性加速器中心(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代表团和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Stanford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source,简称SSRL)主任Chi-chang Kao等人进行交流,互相介绍了各自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双方达成签订双边合作协议的一致意见,为今后交流互访、交换学生等开辟通道。双方还提出要加强在研究组之间展开实质性合作的力度。访问中,代表团参观了SSRL和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简称LCLS),了解了在该装置上进行的一系列前沿工作。LCLS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硬X射线的自由电子激光器,输出波长在0.15 ~1.5nm之间可调谐,输出脉冲宽度可达80fs,每个脉冲包含10万亿个X射线光子。
10月10日,代表团访问了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简称NREL)、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等合建的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研究所(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Institute,简称RASEI),与该所所长Michael L. Knotek及A. Z. Novik教授进行了全方位交流。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的研发和应用以及RASEI的组织建设方面交换了看法,详细探讨了签订双方合作协议的细节问题。
10月11日,代表团与NREL实验室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心主任Bill Tumas及多位研究人员进行了详细研讨,双方就合作问题深入交流了意见,并决定近期签订双边合作协议。代表团对零能耗、基于再生材料的科研大楼,化学材料中心,纳米中心,过程开发和整合实验室(The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Laboratory,简称PDIL)、锂电池等部门进行了参观。在此期间,李泓研究员分别在RASEI的“Big Energy” 研讨会以及NREL锂电池研究组做学术报告。
10月12日,代表团对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ANL)进行访问。ANL常务副主任Mark T. Peters、主任助理Norman D Peterson、负责物理和工程的副主任Stephen K. Streiffer、负责同步辐射的副主任Rodney E Gerig、材料科学部主任Michael Norman等参加座谈,了解了该实验室大科学工程运行和建设经验,以及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进展。随后,代表团参观了ANL的先进光源APS(Advanced Photon Source)装置,和电化学储能EES部门的著名研究人员Michael M. Thackeray以及负责人Anthony K. Burrell在锂电池材料基础研究与测试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参观了锂电池Post-test互联测试设备。
访美期间,物理所代表团举办了两次华人座谈会,向众多海外华人青年学者介绍物理所的情况及人才政策。海外的华人学者从中看到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也感受到物理所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吸引力,一致希望加强联系,开展合作。
通过参观访问,代表团较为详细地了解了美国大科学工程装置和实验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加强了双边的交流合作,为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 |
代表团参观LBNL实验室 |
![]() |
代表团在SLAC座谈 |
![]() |
代表团在NREL参观PDIL实验室 |
![]() |
代表团在ANL座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