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苹果树月谈快讯 与国际接轨——漫谈国际会议、出国访问和两岸交流经验
2015-09-28
文章来源: 青年学术小组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金秋送爽时,正是苹果树月谈与大家再次相见之日。本次报告邀请到了来自宝岛台湾的林志忠教授,他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漫谈国际会议、访问和两岸交流的经验。本次报告吸引众多师生慕名而来,与会者亦收获颇多。
  林教授以查尔斯·狄更斯所著《双城记》的开头“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为引。随后,林教授以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雕橄榄核舟为例,指出船底刻有苏轼《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赞其细密井然,堪称鬼斧神工,后又与当今以纳米科技所得之英文字母对比,展现科学之美。接着,林教授通过自己曾经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以及与日本、美国和大陆的交流等切身经历将自己对物理专业认识和生活体会感悟分享给大家。此间林教授又以一句“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来表明自己的两岸态度。林教授也指出,曾经的出国乃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如今已变作“莫愁前路无知己”。
  林教授的讲座告诉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他个人的一些事可以说,值得说。即使我们中有一些人,所搞的科研方向虽非主流,但也独具特色。同时,科研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林教授也指出科研要有纯粹的思想,无繁杂的头衔,亦勿被世间俗事所扰,需全身心投入其中。林教授也希望科研能够严谨,希望所发表的论文,过了10年、20年之后,都仍然经得起考验,并且持续有人参考和引用。林教授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古典诗词脱口而出,浓郁的文学气息令在场众人折服。
  报告人简介:林志忠教授,1979年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电子物理系,1986年获美国Purdue大学博士学位,1986-1988年间担任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和University of Virginia博士后研究,1988-1997年间担任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教授,1997年迄今担任台湾交通大学物理研究所和电子物理系教授。歷年讲授之课程以大学物理学、近代物理,和固体物理为主。研究领域为低温介观物理,包括量子输运、无序系统、近滕效应,和量子相变等課題。
  苹果树月谈,一个每月偷得半日闲的约会,一个所有参与者的舞台,或许,还是一棵“牛顿”靠着的“苹果树”。
  苹果树月谈诚邀物理所全体同事参加!
林志忠教授报告现场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