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吉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综合极端条件物理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暑期学校(The 4th Conference on Physics under Synergetic Extreme Conditions held jointly with the Summer School of SECUF)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和中建雁栖湖景酒店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共邀请到来自12个国家的124名报告人和装置18个实验站的工作人员做学术报告,共有各类报告151个,其中暑期学校有9个主题报告、8个Young Users报告和18个实验站介绍报告,学术交流会有8个大会报告和108个分会报告。会议吸引了国内外550余位科研人员到场参会和参观实验室。报告数量和参会人数都超过往年。会议期间大家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反响很好。
在暑期学校期间,国内外多位知名教授对综合极端条件下的前沿科学技术做了专题报告,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工作人员对各实验站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学员们实地参观了北京部分的实验站。
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院士与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政府副区长兰雄景分别致欢迎辞,并共同为中国科学院国际交流计划(PIFI)——杰出团队项目的四个外方团队代表(韩国首尔大学Je-Geun Park教授、阿联酋哈里发大学Fedor Vasilievich Kusmartsev教授、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Philippe Bourges研究员和东京大学的Atsutaka Maeda教授)颁发证书,同时为SECUF 2024年度十大亮点成果颁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仙辉院士、德国马普所的Philip Moll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Ariando Ariando教授、南洋理工大学的Elbert Chia副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的Tuson Park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的陈卓昱副教授、浙江大学的宫晓春研究员、北京大学的王楠林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学术会议下设四个分会场,分别是1. 高压极端条件下的新兴量子材料和现象分会场;2.综合极端条件下材料的新颖物理特性分会场;3.极低温低维材料量子输运与量子器件分会场;4.超快物理与技术分会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达到了向国内外用户宣传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目的,有利于加强综合极端条件下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装置的运行效用。另一方面,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用户委员会扩大会议,听取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装置运行的意见以及后续规划的建议,对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未来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建、吉林大学共建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现已通过国家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使用,可提供先进的极低温、强磁场、超高压、超快光场等极端实验条件,用于开展材料合成、物性表征、量子调控、超快过程研究等物质科学的前沿研究。
暑期学校合影
学术会议合影
PIFI杰出团队证书颁发
十大亮点成果颁奖
会议现场